沿牒随牒服从上级指派犹今言职务调动肩荷用肩舆抬着肩舆即长竹竿
沿牒:随牒,服从上级指派。犹今言职务调动。
肩荷:用肩舆抬着。肩舆,即长竹竿夹椅子的代步工具。
睢盱(huīxū):张目貌。矍铄(juéshuò):惊视的样子。
昆仑:指“昆仑奴”,古人对南洋一带皮肤黝黑的人及非洲黑人的统称。
按:此水能染黑人体,大约是因为麦角碱含量过高。此种物质能使人得黑脚病,引起皮肤坏疽。
羸瘵(léizhài):病弱。
漳州境内有一条河,叫做“乌脚溪”,蹚水过河的人,腿脚都会像被墨汁染过。数十里之间的水都不可饮用,饮用了就会得瘴气病,路过这里的人都随身自己带着饮用水。龙图梅公仪在州县为官时,调动到漳州,他素来多病,来之前就担心身体会更遭受瘴疠的伤害。至乌脚溪,让数人用肩舆抬着他过河,并用物品把全身蒙住,恐怕被有毒的水沾染。由于过分警惕,战战兢兢的,惊视水中,忽然掉了下去,以至于淹没了头顶才被捞出来,全身都黑得像是黑人。自以为必死无疑,然而从此以后,多年的旧病全都没有了,顿觉身体康健,不再像以前那样病弱,而到底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
卷二十五
枳首蛇
宣州宁国县多枳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彩同,但一首逆鳞耳。人家庭槛间,动有数十同穴,略如蚯蚓。
宁国县:今安徽宁国。枳(zhī)首蛇:《尔雅》作“轵首蛇”,旧注谓指“歧头蛇”,即一蛇两首,而两首同在一端。此所记则为两首在两端的蛇,又称“两头蛇”。枳,通“枝”,歧出。
宣州宁国县多有枳首蛇,长一尺多,有黑鳞和白花纹,两首的花纹颜色一样,但有一首的鳞是倒着的。人家庭院门槛之间,动辄有几十条同在一穴中,就跟蚯蚓差不多。
胆矾炼铜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釡,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亦不测。按《黄帝·素问》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亦能生金石”,此其验也。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大卤之下,则生阴精石:皆湿之所化也。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亦能生火,盖五行之性也。